墟Market

重掌失落空間的故事

撰:李穎琛
編:羅婉彤
發佈日期:2018-08-20

 

墟市營造的中途站

 

每一頂遮陽傘之下,都代表著每一個檔主耐人尋味的故事。他們都因著不同原因而出現於墟市,或許是個人興趣驅使,或許是為了讓空閒時間有點精神寄托,又或者因舊行業式微而另覓生計。即使各自有千百個理由而來到,墟市都為他們提供共同的中途站。

 

很多情況下,檔主都是以對未來不確定的心態參與墟市。明知很有可能賠上時間和成本,但這個擺放攤檔、和遊人和其他檔主交流的過程,讓他們得以在到達下一階段之前維持生活,使求存之間也稍稍存有日常的生活空間。

 

墟市內一頂頂的遮陽傘
墟市內一頂頂的遮陽傘,代表著一個個檔主耐人尋味的故事。

 

重掌失落空間的故事

 

原本吳小姐在深水埗經營一個地鋪,批發及零售各式手提袋和日用品。她接下來的故事就是在香港屢見不鮮,已經上演又重演的故事:業主要求增加租金,小店無以承擔只能關門大吉。最後她剩下一堆貨物,卻沒有可以擺賣的地方。或者很多人會說,店鋪生意未如理想而不能支付市場要求的租金,於是讓出店鋪,乃是天公地義。然而當物業市場價格不乎常理地日日攀升,小商戶往往被迫單方面承擔經濟不均的不公義後果。香港是一個怪異的都市。經濟數字縱是一片欣欣向榮,平民大眾卻無從享有經濟向上的成果。

現實雖然如此,市民的自主生活空間卻是可以發掘討論的切入點。

墟市的神奇獨特之處,在於它能夠容納多元性,使從各行各業而來的人士有一容身之所,亦使吳小姐在公共空間重新找到她的位置。

這是墟市的另一面。許多檔主沒有激勵人心的背景,或是特別的手工藝技巧。正如吳小姐的遮陽傘,比起有機農作物或是精緻手工藝品的,並沒有吸引很多注意力。沒有特別的招徠方式,她每次只將林林總總的帆布袋擺放於桌上,只有默默經營的用心。

她的堅持為自己的小生意留下延續的可能性。亦為不同消費層面的市民提供價格合理的商品,使基層大眾找到合乎經濟效益的心頭好。

 

現實生活迫人之際,很多檔主和她一樣,孜孜不倦地在各自的位置努力。雖路漫漫而其修遠,也不失時機向前探索而行,這份堅持也是很多香港人的寫照。